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南瓜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載。

南瓜為葫蘆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(Duch. ex Lam.) Duch. ex Poiret的干燥成熟果肉。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種子,切片,干燥。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產(chǎn)。

  • 中藥名稱南瓜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FRUCTUS CUCURBITAE MOSCHATAE

  • 別 名麥瓜、瘌瓜、番瓜

  • 所屬功效類 補虛藥

  • 葫蘆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產(chǎn)。

來源

本品為葫蘆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(Duch. ex Lam.) Duch. ex Poiret的干燥成熟果肉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產(chǎn)。

入藥部位

果實及種子

采收加工

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種子,切片,干燥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呈不規(guī)則片狀,皺縮卷曲,長5-6cm,寬2-3cm,厚約0.1-0.3cm。果皮棕褐色或灰棕色,果肉棕黃色、淡黃色或灰白色,切面略平坦,質輕。氣微香,味甘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甘,平。歸肺、脾、胃經(jīng)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藥材功效

補中益氣,生津止咳,消腫止痛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肺癰,消渴,燒燙傷,黃蜂或蜜蜂刺傷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用法用量

75-150g。外用適量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用藥禁忌

氣滯濕阻者禁服。(《中藥大辭典》)

貯藏保存

置通風干燥處,防蛀,防霉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藥材鑒別

理化鑒別:
1.取本品粉末2g,加水10ml,振搖10分鐘,濾過,濾液滴于濾紙上,滴加茚三酮試液1滴,加熱,顯藍紫色。 
2.取本品粉末1g,加乙醚20ml,振搖20分鐘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石油醚(60-90℃)0.5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《中國藥典2015》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-10μl,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,以環(huán)己烷—乙醚—冰醋酸(7:3:0.1)為展開劑,展開約12cm,取出,晾干,噴以10%磷鉬酸溶液,在105℃烘約5分鐘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Rf值約0.5與0.8處,顯藍色主斑點,且在Rf值約0.5處的斑點下方顯兩個以上的藍色斑點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中藥配伍

①解鴉片毒:生南瓜搗汁頻灌。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
②治火藥傷人及湯火傷:生南瓜搗敷。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
③治肺癰:南瓜一斤,牛肉半斤。煮熟食之(勿加鹽、油),連服數(shù)次后,則服六味地黃湯五至六劑。忌服肥膩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
中藥炮制

除去雜質,噴淋清水,稍潤,切碎,干燥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相關論述

1.《滇南本草》:橫行經(jīng)絡,利小便。
2.《綱目》:補中益氣。
3.《醫(yī)林纂要》:益心斂肺。
4.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煮熟用紙敷貼干性肋膜炎、肋間神經(jīng)痛患處,有消炎止痛作用。

傳說淵源

       清代,浙江海鹽地區(qū)有個叫張藝堂的貧困少年很好學,人也聰明。他想拜當?shù)卮髮W問家丁敬身為師。于是 身后背一個大布囊到了老師家,從里面捧出兩個重十余斤的大南瓜。旁人看了皆大笑,但丁敬身先生卻欣然接受了,并當場烹瓜備飯,招待學生,這頓飯只有南瓜菜,但師生卻吃得津津有味。所以在海鹽一帶,“南瓜禮”的故事一直被傳為美談。

原標題:南瓜
詞條標簽:南瓜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
  •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