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蟑螂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蟑螂為蜚蠊科動物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(Linnaeus)、東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 Linnaeus、澳洲蜚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(Fabricius)的全體。夜間在廚房、墻角、坑邊、倉庫等處捕捉,鮮用,或用沸水燙死,曬干或烘干。產(chǎn)于全國各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蟑螂

  • 中藥學(xué)名(拉丁名)PERIPLANETA AMERICANA

  • 別 名蜚蠊、負(fù)盤、石姜

  • 所屬功效類 活血化瘀藥

  • 動物藥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產(chǎn)于全國各地。

來源

本品為蜚蠊科動物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(Linnaeus)、東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 Linnaeus、澳洲蜚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(Fabricius)的全體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產(chǎn)于全國各地。

入藥部位

動物

采收加工

夜間在廚房、墻角、坑邊、倉庫等處捕捉,鮮用,或用沸水燙死,曬干或烘干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性狀

美洲蜚蠊:本品呈橢圓形,較大,長4.3-5.5cm。體紅褐色,背腹扁平,頭小,向腹面傾斜,觸角1對,長線狀,復(fù)眼發(fā)達(dá),腎形,單眼2個(gè)。前胸?cái)U(kuò)大如盾黃色寬帶紋。足3對,側(cè)扁,基節(jié)寬大,腿節(jié)有脛節(jié)上具刺,跗5節(jié),末端有2爪;翅2對,膜質(zhì),前翅小,后翅大,掩蓋腹端;腹部末端有尾須1對。質(zhì)松脆,易碎。氣微腥,味微咸。
東方蜚蠊:體呈橢圓形,背腹扁平,長約 2.5cm,外表面深褐色,有油狀光澤。
澳洲蜚蠊:形與美洲蜚蠊相似,體較小,體褐棕色,體長約3.5cm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咸,寒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功效

散瘀,化積,解毒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主治

主治癥瘕積聚,小兒疳積,喉痹,乳蛾,癰瘡腫毒,蟲蛇咬傷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用法用量

內(nèi)服:煎湯,0.5-1.5g(或1-3只);或研末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貯藏保存

貯干燥容器內(nèi),密閉,置干燥處。防蛀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中藥配伍

1.治兒疳初起:蟑螂,去頭、足、翅,新瓦焙干,常與食之。(《百草鏡》)
2.治臌脹:蟑螂一個(gè)(焙干),蘿卜子一撮。共炒為末,好酒吞。(《綱目拾遺》引《周益生家寶方》)
3.治疔瘡:蟑螂大者七個(gè),去頭、足、殼,將砂糖少許同搗爛,敷疔四圍,露出頭。(《綱目拾遺》)
4.解諸疔毒:灶上紅蟑螂五個(gè)。研爛,熱酒沖服。取汗為度。(《養(yǎng)素園傳信方》)
5.治白火丹:蟑螂,瓦上焙干,為末,白滾湯服一二個(gè)。兼治疔瘡。(《綱目拾遺》)
6.治無名腫毒:蟑螂十個(gè),鹽一撮。同搗爛敷之,留頭。(《慈航活人書》)
7.治吐血:蟑螂五個(gè),止去翅凈,在火盆凈瓦上焙干,為末,用濕腐皮包一個(gè),滾湯吞下。每日如此,吞五日,不可間斷。(《綱目拾遺》)

中藥炮制

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焙干研末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相關(guān)論述

1.《本經(jīng)》:“主血瘀癥堅(jiān),寒熱,破積聚,喉咽閉,內(nèi)寒無子?!?/span>
2.《別錄》:“通利血脈?!?/span>
3.《新修本草》:“食之下氣?!?/span>
4.《分類草藥性》:“治一切飲食諸毒?!?/span>

原標(biāo)題:蟑螂
詞條標(biāo)簽: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(guān)論述相關(guān)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