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寶蓋草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寶蓋草為唇形科植物寶蓋草Lamium amplexicaule L.的全草。夏季采收全草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產(chǎn)于東北、江蘇、浙江、四川、江西、云南、貴州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西藏等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寶蓋草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HERBA LAMII AMPLEXICAULIS

  • 別 名接骨草、蓮臺夏枯草、毛葉夏枯

  • 所屬功效類 活血化瘀藥

  • 唇形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產(chǎn)于東北、江蘇、浙江、四川

來源

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寶蓋草Lamium amplexicaule L.的全草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產(chǎn)于東北、江蘇、浙江、四川、江西、云南、貴州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西藏等地。

入藥部位

全草

采收加工

夏季采收全草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性狀

莖呈方柱形,長5-45cm,表面略帶紫色,被稀疏毛茸。葉多皺縮或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腎形或圓形,基部心形或圓形,邊緣具圓齒或小裂,兩面被毛;莖生葉無柄,根出葉具柄。輪傘花序。小堅果長圓形,具3棱,先端截形,褐黑色,表面有白色疣突。質(zhì)脆。氣微,味苦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辛、苦,微溫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功效

活血通絡(luò),解毒消腫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主治

主治跌打損傷,筋骨疼痛,四肢麻木,半身不遂,面癱,黃疸,鼻淵,瘰疬,腫毒,黃水瘡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用法用量

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研末撒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中藥配伍

1.治從高墜損,骨折筋傷:接骨草二兩,紫葛根一兩(銼),石斛一兩(去根銼),巴戟一(二)兩,丁香一兩,續(xù)斷一兩,阿魏一兩(面裹,煨面熟為度)。上藥,搗粗羅為散。不計時候,以溫酒調(diào)下二錢。(《圣惠方》接骨草散)
2.治跌打損傷,足傷,紅腫不能履地:接骨草、苧麻根、大薊。用雞蛋清、蜂蜜共搗爛敷患處,一宿一換,若日久疼痛,加蔥、姜再包。
3.治痰火,手足紅腫疼痛:接骨草五錢,雞腳刺根二錢,土黃連二錢。共搗爛,點燒酒包患處三次。腫消痛止后加蒼耳、白芷、川芎,去黃連、雞腳刺根,點水酒煎服三次。
4.治女子兩腿生核,形如桃李,紅腫結(jié)硬:接骨草三錢。水煎,點水酒服。又發(fā),加威靈仙、防風、虎掌草,三服。(②方以下出《滇南本草》)
5.治淋巴結(jié)結(jié)核:寶蓋草嫩苗一兩,雞蛋二只,同炒食。寶蓋草二至三兩,雞蛋二至三只。同煮,蛋熟后去殼,繼續(xù)煮半小時,食蛋飲湯。③鮮寶蓋草二兩。搗爛取汁,藥汁煮沸后服。均隔日一次,連服三至四次。(蘇醫(yī)《中草藥手冊》)
6.治口歪,半身不遂:接骨草、防風、鉤藤、膽星。水煎,點水酒、燒酒各半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相關(guān)論述

1.《滇南本草》:治筋骨痰火疼痛,手足麻木不仁。祛周身游走之風,散瘰疬手足痰核。治跌打損傷,接骨。止腦漏鼻淵,包痰火紅腫疼痛。
2.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養(yǎng)筋,活血,止遍身疼痛。

原標題:寶蓋草
詞條標簽:寶蓋草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(guān)論述相關(guān)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