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槲寄生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載。

槲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(Kom.) Nakai的干燥帶葉莖枝。冬季至次春采割,除去粗莖,切段,干燥,或蒸后干燥。主產(chǎn)于河北、遼寧、吉林、內(nèi)蒙古、安徽、湖南、浙江、河南等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槲寄生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VISCI HERBA

  • 別 名北寄生、柳寄生、槲寄

  • 所屬功效類祛風濕藥

  • 桑寄生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主產(chǎn)于河北、遼寧、吉林、內(nèi)蒙古

來源

本品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(Kom.) Nakai的干燥帶葉莖枝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主產(chǎn)于河北、遼寧、吉林、內(nèi)蒙古、安徽、湖南、浙江、河南等地。

入藥部位

莖木、葉

采收加工

冬季至次春采割,除去粗莖,切段,干燥,或蒸后干燥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莖枝呈圓柱形,2-5叉狀分枝,長約30cm,直徑0.3-1cm;表面黃綠色、金黃色或黃棕色,有縱皺紋;節(jié)膨大,節(jié)上有分枝或枝痕;體輕,質脆,易折斷,斷面不平坦,皮部黃色,木部色較淺,射線放射狀,髓部常偏向一邊。葉對生于枝梢,易脫落,無柄;葉片呈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2-7cm,寬0.5-1.5cm;先端鈍圓,基部楔形,全緣;表面黃綠色,有細皺紋,主脈5出,中間3條明顯;革質。氣微,味微苦,嚼之有黏性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苦,平。歸肝、腎經(jīng)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功效

祛風濕,補肝腎,強筋骨,安胎元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風濕痹痛,腰膝酸軟,筋骨無力,崩漏經(jīng)多,妊娠漏血,胎動不安,頭暈目眩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用法用量

9-15g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貯藏保存

置干燥處,防蛀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鑒別

顯微鑒別:
本品莖橫切面:表皮細胞長方形,外被黃綠色角質層,厚19-80μm。皮層較寬廣,纖維數(shù)十個成束,微木化;老莖石細胞甚多,單個散在或數(shù)個成群,韌皮部較窄,老莖散有石細胞。形成層不明顯。木質部散有纖維束;導管周圍纖維甚多,并有少數(shù)異形細胞。髓明顯。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和少數(shù)方晶。
本品莖粉末淡黃色。表皮碎片黃綠色,細胞類長方形,可見氣孔。纖維成束,直徑10-34μm,壁較厚,略成波狀,微木化。異形細胞形狀不規(guī)則,壁較厚,微木化,胞腔大。草酸鈣簇晶直徑17-45μm;方晶較少,直徑8-30μm。石細胞類方形、類多角形或不規(guī)則形,直徑42-102μm。
理化鑒別:
取本品粉末1.5g,加乙醇30ml,加熱回流30分鐘,放冷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槲寄生對照藥材1.5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再取齊墩果酸對照品,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各4μl、對照品溶液2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環(huán)己焼-乙酸乙酯-冰醋酸(20:6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在80℃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;再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,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中藥炮制

除去雜質,略洗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道地性

關藥、 北藥

原標題:槲寄生
詞條標簽:槲寄生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