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疾病療養(yǎng)頻道 > 腫瘤疾病 > 正文

清熱解毒常用中藥-漏蘆

來源:嶺南中藥網發(fā)布時間:2015/11/11
導讀: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漏蘆的干燥根。主產于河北、遼寧、山西等地。春秋季采挖,曬干,切厚片,生用。


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漏蘆的干燥根。主產于河北、遼寧、山西等地。春秋季采挖,曬干,切厚片,生用。

【別名】野蘭,大花薊,鬼油麻,大頭翁。

【性味】苦,寒。

【歸經】胃經。

【功效】清熱解毒,消癰散結,通經下乳。

【應用】

1.腫瘤治療

本品主要用于治療乳腺癌及消化道腫瘤。本品功善清熱解毒,消癰散結,與蒲公英、瓜蔞、土貝母等配伍治療乳腺癌;與半枝蓮、半邊蓮、石見穿等配伍治療肝癌;與野葡萄藤、藤梨根、菝葜配伍治療胃癌;與紅藤、馬齒莧、野葡萄藤配伍治療腸癌。

2.其他應用

(1)瘡瘍腫痛、乳癰:本品功善清熱解毒,治癰腫瘡毒,常與大黃、連翹、紫花地丁等藥同用;治乳癰腫痛,常與瓜蔞、貝母、蒲公英等藥同用。

(2)乳房脹痛、乳汁不下:本品具有通經下乳之效,常與穿山甲、王不留行等藥同用。

【用量用法】5~10克,水煎服。

【使用注意】正虛體弱及孕婦、瘡面平塌者慎用。

【文獻論述】

《本草綱目》:漏蘆,下乳汁、消熱毒、排膿、止血、生肌、殺蟲,故東垣以為手、足陽明藥,而古方治癰疽發(fā)背,以漏蘆湯為首稱也。

《本草經疏》:漏蘆,苦能下泄,咸能軟堅,寒能除熱,寒而通利之藥也。故主皮膚熱,惡瘡疽痔,濕痹,下乳汁。

《本經逢原》:漏蘆,《本經》治熱毒惡瘡,下乳汁,以其能利竅也,為消毒排膿殺蟲要藥。蓋咸能軟堅,寒能解毒,故服之必大便作瀉,使邪從下而出也。

《本草求真》:漏蘆,遺精尿血能止,亦因毒解熱除自止之意,非因漏蘆寓有收澀之功也。

【現(xiàn)代抗腫瘤藥理研究】

1.直接作用

誘導凋亡:漏蘆提取物抑制人乳腺癌細胞MCF-7基因Bcl-2的表達,誘導腫瘤細胞凋亡,從而抑制腫瘤生長。

降低端粒酶活性:漏蘆提取物可降低腫瘤細胞端粒酶活性表達,抑制腫瘤細胞惡性增殖,并防止其多藥耐藥的產生。

2.間接作用

漏蘆提取物可下調人乳腺癌細胞耐阿霉素株MCF-7/ADR基因P170蛋白的表達,抑制耐藥細胞的膜轉運活性,減少耐藥細胞對化療藥物的外排,提高細胞內化療藥物濃度,逆轉腫瘤細胞的多藥耐藥性,從而增強化療療效,抑制腫瘤細胞生長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相關文章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