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根。主產(chǎn)于吉林、遼寧、黑龍江,喜陰涼、濕潤的氣候,多生長于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~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,于秋季采挖。野生者名“山參”,栽培者名“園參”,鮮參洗凈后干燥者稱“生曬參”,蒸制后干燥者稱“紅參”,焯燙浸糖后干燥者稱“糖參”或“白參”,加工后斷下的細根稱“參須”。朝鮮半島出產(chǎn)的稱為“高麗參”。
【別名】黃參,血參,人銜,鬼蓋,神草,土精,地精,海腴,皺面還丹。
【性味】甘、微苦,微溫。
【歸經(jīng)】脾經(jīng)、肺經(jīng)、心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大補元氣,復脈固脫,補脾益肺,生津止渴,安神益智。
【應用】
1.腫瘤治療
本品廣泛應用于呼吸系統(tǒng)、消化系統(tǒng)、泌尿系統(tǒng)、生殖系統(tǒng)、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等各種惡性腫瘤。也可用于促進術(shù)后恢復,及減輕放化療反應,對于腫瘤危重患者也可作為搶救用藥。
腫瘤患者多數(shù)伴有輕重不一的正氣不足證候,或者在接受手術(shù)、放療、化療等治療時有“傷正”之慮,因而人參在腫瘤治療中廣泛應用。對于正氣虧虛不明顯者,常與大量解毒化瘀散結(jié)藥同用,如蜂房、山慈菇、重樓、蛇六谷、蛇莓、穿山甲等;對于正氣虧虛明顯者,常配伍黃芪、白術(shù)、山萸肉等扶正類藥物。
用于腫瘤術(shù)后患者,本品多配伍健脾理氣之品以促進術(shù)后恢復,如白術(shù)、陳皮、茯苓、薏苡仁等;伴有瘀證者,還可配伍化瘀之品三七、丹參。
用于放化療患者,本品常配伍益氣養(yǎng)血、健脾和胃藥物以減輕放化療反應,如黃芪、制首烏、白術(shù)、茯苓、陳皮、佛手、麥芽等;骨髓抑制明顯者可加用山萸肉、黃精、骨碎補等補腎填精藥物。
本品用于氣虛欲脫、脈微欲絕的腫瘤危重患者,可在辨證基礎(chǔ)上應用獨參湯、參附湯等,也可應用參附注射液、參麥注射液等現(xiàn)代化中藥制劑。
2.其他應用
(1)氣虛極欲脫、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:本品能大補元氣,復脈固脫,為拯危救脫要藥。常用于因大汗、大瀉、大失血或大病、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、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。單用有效,如獨參湯。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,四肢逆冷者,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,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,如參附湯。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,渴喜冷飲,舌紅干燥者,該品兼能生津,常與麥冬、五味子配伍,以補氣養(yǎng)陰。
(2)短氣喘促,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證:本品為補肺要藥,治肺氣咳喘、痰多者,常與五味子、蘇子、杏仁等藥同用,如補肺湯。
(3)倦怠乏力、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證:本品有補脾功效,常配白術(shù)、茯苓、甘草等益氣健脾藥,如四君子湯。
(4)氣津兩傷、消渴:本品有益氣生津之效,常配石裔、知母、天花粉、生地黃等同用。
(5)心悸、失眠、健忘等:本品有補氣安神益智功用,常配伍丹參、棗仁、生地黃等養(yǎng)血安神之品,如天王補心丹。
3.成藥應用
人參多糖注射液主要用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。用于減輕腫瘤放化療引起的副作用。
人參糖肽注射液功用補氣、生津、止渴,用于消渴病氣陰兩虛型。癥見氣短懶言,倦怠乏力,自汗盜汗,口渴喜飲,五心煩熱。
【用量用法】5~10克,水煎服。危重急癥15~30克,研末吞服1.5~2克。
【使用注意】反藜蘆,畏五靈脂,不宜同時食用蘿卜和喝茶。
【文獻論述】
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:主補五臟、安精神、定魂魄、止驚悸、除邪氣、明目開心益智。
《本草綱目》:治男婦一切虛癥。
《證類本草》:味甘,微寒、微溫,無毒。主補五臟,安精神,定魂魄,止驚悸,除邪氣,明目,開心,益智,療腸胃中冷,心腹鼓痛,胸脅逆滿,霍亂吐逆,調(diào)中,止消渴,通血脈,破堅積,令人不忘。久服輕身延年。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(zhuǎn)載內(nèi)容侵犯了您的權(quán)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(nèi)刪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