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疾病療養(yǎng)頻道 > 慢性疾病 > 正文

皮膚瘙癢難耐 記住這7個穴位迅速止癢

來源:嶺南中藥網發(fā)布時間:2018/5/14
導讀:天氣干燥的時候,我們的皮膚會缺水,會變得更加的敏感,經常會出現(xiàn)瘙癢脫皮等癥狀,奇癢難忍的時候就會用手抓,過一會還是會癢,這可怎辦?專家介紹,止癢也是有技巧的,我們不妨試試針灸或按摩7個止癢穴位。 “皮膚瘙癢”與體內太干有很大的關系。若出現(xiàn)脾胃失調、腸液太少、…

天氣干燥的時候,我們的皮膚會缺水,會變得更加的敏感,經常會出現(xiàn)瘙癢脫皮等癥狀,奇癢難忍的時候就會用手抓,過一會還是會癢,這可怎辦?專家介紹,止癢也是有技巧的,我們不妨試試針灸或按摩7個止癢穴位。

 

“皮膚瘙癢”與體內太干有很大的關系。若出現(xiàn)脾胃失調、腸液太少、口干舌燥、排便干燥、火氣大、喉嚨干癢等癥狀,代表體內津液代謝失調,水分和養(yǎng)分無法傳遞到肌膚組織,加上外在風邪的影響,皮膚更容易顯得干燥、奇癢無比。

 

搔抓止癢易產生傷口,增加感染機會,建議民眾可按壓脾經、肺經和大腸經的對應穴位,在不傷害皮膚的情況下快速止癢。

 

常見穴位,包括走脾經,可補血、活血、調理津液代謝的三陰交穴、血海穴和陰陵泉穴;走肺經,可緩解上呼吸道干燥的魚際穴和尺1、澤穴;走大腸經,可同時改善排便干燥、口干舌燥、胃火旺盛的曲池穴和合谷穴。

 

1、合谷穴:位于手背虎口部位,第二掌骨中點,向食指骨側按壓酸脹處。

 

2、三陰交穴:位于腳踝內側上3寸,在脛骨后凹陷處。

 

3、血海穴:內踝尖直上三寸,股骨后緣。

 

4、陰陵泉穴:位于小腿內側、脛骨內側髁后下方的凹陷處。

 

5、魚際穴:手掌面,在第一掌指關節(jié)后,掌骨中點的赤白肉際處。

 

6、尺澤穴:微屈肘,肘部橫紋偏外側上,肱二頭肌腱的橈側緣。

 

7、曲池穴:手肘關節(jié)外側骨邊,手肘彎曲成90度,在手肘橫紋的外側尖端上,靠近骨頭邊緣。

 

如果沒有針灸的條件,平常按壓這些穴位,也能達到體質調理、體內保濕的保健效果,預防皮膚瘙癢的發(fā)生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相關文章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