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疾病療養(yǎng)頻道 > 慢性疾病 > 正文

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補氣類藥對

來源:嶺南中藥網(wǎng)發(fā)布時間:2015/9/21
導讀: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經(jīng)過大規(guī)模的臨床及實驗室研究證實六味地黃丸、甘露飲、玉女煎、玉泉丸等傳統(tǒng)中藥的降血糖作用有著良好的前景。



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經(jīng)過大規(guī)模的臨床及實驗室研究證實六味地黃丸、甘露飲、玉女煎、玉泉丸等傳統(tǒng)中藥的降血糖作用有著良好的前景。另外,已證實確有降糖作用的單味中藥達70余種,復方藥30多個。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某些中藥同時還能阻慢性并發(fā)癥,如糖尿病眼病、糖尿病腎病、糖尿病足、糖尿病神經(jīng)病變、動脈硬化、腦血管意外(中風)、冠心病的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,在針對胰島素抵抗、降糖藥物失效等方面也有確切療效。

【補氣類藥對】

白術+茯苓

藥對出處:張元素《醫(yī)學啟源》。

藥對功效:白術味甘性溫,有健脾燥濕、益氣生血之功效,且偏于守中;茯苓味甘、淡,性滲濕,有健脾止瀉、寧心安神的功效。白術能健脾燥濕,茯苓能利水滲濕,兩藥合用,有補有滲,守中有通,能很好地發(fā)揮滲濕健脾之效用。

適用病癥:脾虛不運、痰飲內停、水濕為患、飲停心下、振振有聲、頭暈目眩、痞滿吐瀉、食欲不振、脾虛小便不利、水腫等癥;也適用于美尼爾綜合征;脾虛挾濕或脾虛水停性質的糖尿病尤其糖尿病植物神經(jīng)病變、糖尿病性胃輕癱、糖尿病腹瀉等癥,也可隨方加入枳殼、枳實、半夏,或隨方加入山藥、蓮子、炒薏苡仁、砂仁等。另,糖尿病腦血管病變、腦供血不足眩暈癥,可加用天麻、鉤藤、葛根、丹參等,以熄風定眩、活血化淤;糖尿病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之心棒、胸悶、水腫等癥,可加用黃芪、丹參、豬苓、澤瀉等,可收獲益氣活血、利水消腫的功效。

用法用量:白術10~15克,茯苓10~15克。

使用禁忌:氣虛下陷、虛寒精滑者不可服用。

●黃芪+山藥

藥對出處:《施今墨藥對》。藥對功效:黃芪味甘性溫,具有補氣升陽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且偏于補脾、肺、腎之氣;山藥味甘性平,具有補脾養(yǎng)肺、益腎固精、養(yǎng)陰生津的功效,且偏于補脾陰、肺腎之陰。兩者配伍,陰陽相合,能更好地促進健脾固腎、澀精止遺、益氣生津功效的發(fā)揮。

適用病癥:中醫(yī)辨證屬于脾氣虛弱或脾腎兩虛者以及糖尿病脾腎氣陰不足、氣虛等癥皆可用,尤其適用于糖尿病植物神經(jīng)病變、胃腸功能紊亂、糖尿病腹瀉等。

用法用量:黃芪10~30克,山藥10~30克。

使用禁忌:濕盛中滿、表實邪盛、陰虛陽亢、食積內停、氣滯濕阻、內有實熱、瘡癰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者均不可用。

●黃芪+甘草

藥對出處:《證類》卷七;《雞峰普濟方》卷三十。

藥對功效:黃芪味甘性溫,可補脾肺、升清陽;甘草味甘性平,可補脾胃、益中氣。兩藥為伍可使補中益氣之功效增強。生黃芪、生甘草合用,有補虛托毒、排膿解毒之作用,因為生黃芪能托毒排膿、斂瘡收口,生甘草能清熱瀉火、補虛解毒。

適用病癥:脾胃氣虛之食少、便溏、體倦;氣虛發(fā)熱、渴喜溫飲、自汗出、少氣懶言等;氣血不足、瘡瘍內陷或久不收口;糖尿病久病氣虛者,如糖尿病植物神經(jīng)功能紊亂汗出異常、體溫調節(jié)異常、糖尿病腹瀉等;糖尿病足壞疽、糖尿病合并慢性瘡瘍、久不收口、慢性皮膚潰瘍等。

$:page

用法用量:黃芪10~30克,甘草6~10克。

使用禁忌:濕盛中滿、腹脹水腫、表實邪盛、氣滯濕阻、食積內停、內有實熱、陰虛陽亢、瘡癰初起或澳后熱毒尚盛等,均不可用;甘草與大戟、甘遂、芫花、海藻相反,使用時應注意規(guī)避。

●黃芪+人參

藥對出處:《三因方》卷九,玉肩裔。

藥對功效:人參味甘微苦而性微溫,補五臟之氣功效顯著,且能兼養(yǎng)陰,守而不走;黃芪味甘性溫,善走肌表,能補氣扶陽,走而不守。兩藥配伍,二者一走一守,能大大增強補氣助陽、補元氣、生精血之功效,且可以陰陽兼顧,徹里徹外,通補無瀉。

適用病癥:一切氣虛不足之證,脾胃氣弱者用之可鼓舞中氣,肺虛衛(wèi)弱者用之可補氣固衛(wèi),心虛氣祛者用之可補心助脈;久病虛弱、中氣不足、中氣下陷所引起的胃下垂、子宮脫垂等內臟下垂癥;脾胃虛弱,消化不良、食少便溏、倦怠乏力、動則汗出等癥;脾不統(tǒng)血之出血證;糖尿病之氣陰兩虛,如糖尿病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、心律紊亂、糖尿病植物神經(jīng)紊亂、糖尿病性腹瀉、糖尿病汗出異常等癥。

用法用量:人參6~10克,黃芪10~30克。

使用禁忌:實證、邪盛、熱證慎用,氣滯濕阻、食積內停、瘡癰初起、陰虛內熱、腹脹等,均不可用;人參與藜蘆相反,畏五靈脂,惡皂莢,不可與之同用;服藥時不可同時喝茶、吃蘿卜,否則會影響藥力發(fā)揮。

●黃芪+生地

藥對出處:《施今墨藥對》。

藥對功效:黃芪味甘性溫,有補氣升陽、利水消腫之功效,且偏于健脾補氣;生地黃味甘、苦,性寒,有涼血、清熱、滋陰之功效。兩者配伍,陰陽相合,相互促進,能更好地發(fā)揮健脾補腎、益氣生津的效用。

適用病癥:糖尿病之氣陰兩虛癥、陰陽俱虛癥。此藥對為降糖類藥方的基本構成,是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(fā)癥最著名的對藥。

用法用量:黃芪10~30克,生地黃10?30克。

使用禁忌:表實邪盛、內有實熱、陰虛陽亢、濕盛中滿、氣滯濕阻、食積內停、瘡癰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均不可用。

●黃芪+黃精

藥對功效:黃芪味甘性溫,具有補氣升陽之功效,且偏于健脾補氣;黃精味甘性平,具有益氣養(yǎng)陰、健脾補腎之功效,且偏于補腎養(yǎng)陰。兩藥合用,能更好地發(fā)揮氣陰兩益、脾腎兩補、健脾補腎、益氣生津之效用。

適用病癥:糖尿病及其并發(fā)癥氣陰兩虛證。另,如挾內熱,可加入黃連、黃芩、生地、天花粉、地骨皮等,以滋陰清熱;如陰損及陽,可加如枸杞子、淫羊藿、肉桂等,以補腎助陽。

用法用量:黃芪10~30克,黃精10~15克。

使用禁忌:表實邪盛、內有實熱、陰虛陽亢、濕盛中滿、氣滯濕阻、食積內停、瘡癰初起或澳后熱毒尚盛等不可用。

●黃芪+地龍

藥對出處:《醫(yī)林改錯》。藥對功效:黃芪甘、微溫,可補脾肺元氣;地龍咸、寒,可通經(jīng)活絡。兩藥配伍,更加有利于益氣生血而和血、通經(jīng)活絡而致新生。

適用病癥:有氣虛血瘀癥狀的腎炎或腎??;糖尿病腎病水腫、蛋白尿;糖尿病周圍血管神經(jīng)病變肢體麻木疼痛、冷涼等癥。另,肢體冷涼突出、陽痿、脈沉者,可加用桂枝、淫羊藿、鹿角片,以溫陽補腎;糖尿病足壞疽,肢體皮膚潰瘍腐爛,舌紅脈滑數(shù)者,可配合四妙勇安湯加蒲公英、紫花地丁等,以清熱涼血解毒;糖尿病腦血管病變中風偏癱、口舌歪斜、失語等癥,可隨方加入水蛭、土鱉蟲、丹參、川芎、雞血藤等,以活血通絡。

用法用量:黃芪10~60克,地龍10~15克。

使用禁忌:表實邪盛、陰虛陽亢、氣滯濕阻、脾胃虛弱、食積內停、瘡癰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均不可用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說兩句吧

網(wǎng)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