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疾病療養(yǎng)頻道 > 兩性疾病 > 正文

艾灸隱白、三陰交及腹部穴位,能幫助止血

來源:嶺南中藥網發(fā)布時間:2022/6/1
導讀:艾灸隱白穴、三陰交穴,有利于補氣固脫,順氣而能固,經氣固則血止,能夠獲得比較明顯的止血功效。腹部的一些常用穴位,比如神闕穴、氣海穴、關元穴等,能幫助脾胃恢復正常功能,固經氣,繼而輔助止血。找穴位:1.隱白穴:足大趾末節(jié)內側,距趾甲角0.1寸處。2.三陰交穴:在小腿…

      艾灸隱白穴、三陰交穴,有利于補氣固脫,順氣而能固,經氣固則血止,能夠獲得比較明顯的止血功效。腹部的一些常用穴位,比如神闕穴、氣海穴、關元穴等,能幫助脾胃恢復正常功能,固經氣,繼而輔助止血。

找穴位:

1.隱白穴:足大趾末節(jié)內側,距趾甲角0.1寸處。
2.三陰交穴:在小腿內側,內踝尖上3寸(在內踝尖直上4橫指),脛骨內側后緣處。
3.神闕穴:仰臥,在腹中部,肚臍中央處。 

4.氣海穴:在下腹部,前正中線上,肚臍下1.5寸。
5.關元穴:在腹部,前正中線上,肚臍下方3寸處。仰臥,將恥骨聯(lián)合上緣的中點和肚臍連線上,由下至上的2/5處。

學按摩:

1.點燃艾條,舉于關元穴上,距離穴位2厘米處熏灸,每次20分鐘左右,至局部皮膚略感灼熱即可。 

2.將生姜切片,用針點刺諸多小孔,再將姜片放在神闕穴上,艾柱如黃豆大,點燃放在姜片上,每次灸3?5壯,隔日1次。 

3.點燃艾條,舉于氣海穴上,距離穴位2厘米處熏灸,每次20分鐘左右,至局部皮膚略感灼熱即可。 

4.點燃艾條,舉于三陰交穴、隱白穴上,距離穴位2厘米處熏灸,左右兩側穴依次進行,每次15~20分鐘,至局部皮膚略感灼熱即可,隔日1次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