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疾病療養(yǎng)頻道 > 嬰兒濕疹(奶癬)百科

嬰兒濕疹(奶癬)

百科
目錄

概述

      嬰兒濕疹,俗稱“奶癬”,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疾患。是由于素體脾虛濕重,內(nèi)蘊胎毒,外感風熱而成;或因消化不良,衣物摩擦,肥皂或熱水洗拭等刺激而誘發(fā)。好發(fā)于兩頰、前額、頸項、胸腋,波及全身。皮疹為多形性,有斑疹、丘疹、水皰、糜爛、滲液、結痂,分布對稱?;疾筐W劇烈,愈后容易復發(fā)成慢性。多見于生后2個月左右的嬰幼兒,約在1~2歲斷奶后,絕大多數(shù)能自愈,不留疤痕。冬季較重,夏季較輕。


辨證論治

濕熱蘊蒸(相當于急性濕疹) 紅斑水皰,糜爛滲液,味腥而粘,漸次結痂,瘙癢難忍,或癢痛兼作,口苦胸悶,小便短赤。治以清熱利濕。

(一)

處方:土茯苓15克,大棗10個。

用法:水煎服,每日2次。

(二)

處方:綠豆30克,魚腥草15克,白糖適量。

用法:將魚腥草洗凈,同綠豆煮熟。喝湯,吃綠豆,每日劑。連服5~7劑。

(三)

處方:銀花9克,連翹9克,地膚子12克,白鮮皮12克,青黛3克。

用法:每日劑,水煎2次,分~3次服。

(四)

處方:青黛3克,紫草10克,荷葉15克,敗醬草12克,地膚子12克。

用法:水煎服,每日劑。

(五)

處方:白芷4克,青黛3克,生地、地膚子、馬齒莧、敗醬草、紫草、荷葉、白鮮皮各9克。

用法:上藥加水浸泡,濃煎1次,去渣,濾取清汁備用。每日服用2~3次。

本方適用于小兒頑固性濕疹。

(六)

處方:黃連15克,黃芩20克,黃柏30克,滑石15克,爐甘石3克。

用法:共研細末,紗布包裹,外撲患處,每日數(shù)次。

(七)

處方:生石灰(塊狀)15克,香油15克。

用法:石灰浸于水中30分鐘后,取上部清水液,加入香油制為糊狀。先用濃茶汁清洗患部,后涂藥糊,每日1次。

(八)

處方:苦參、地膚子、蛇床子、蒼耳子、樸硝各20克。

用法:煎水溫熱浴。

(九)

處方:黃芩、黃柏、大黃各等分。

用法:上藥共研細末,使用時取藥5克,加蒸餾水100毫升、明礬5克,混勻,棉簽沾水搽患處。

(十)

處方:黑豆半碗。

用法:將豆放在尺許長的白鐵筒內(nèi),一頭用黃泥封固,另一頭用細鐵絲繞成團塞住。另用鐵絲吊起,架在炭火上干燒,塞鐵絲的一頭向下方,待干餾黑豆油滴出時,以碗接住,即黑豆油。以此油涂于患部。

(十一)

處方:大楓子肉、黃柏各15克,蛇床子9克,枯礬、雄黃各3克,輕粉3.6克。

用法:共研成細末,調(diào)臘豬油搽患處。

脾虛濕勝 皮損暗紅不鮮,表面水皰滲液,口淡食少,大便溏。治宜健脾利濕。

(一)

處方:冬瓜皮15克,薏米15克,車前子9克。

用法:水煎,喝湯,吃薏米,每日劑,連服7~10劑。

(二)

處方:扁豆10克,陳皮3克,苡仁10克,苦參6克,白鮮皮6克,蟬衣3克。

用法:水煎,每日劑,分2次服。

(三)

處方,蛇床子、地膚子、蒼耳子、大楓子、黃藥子各15克。

用法:以上藥煎水洗患處。

血虛風燥 相當于慢性濕疹,病情較長,陣發(fā)性瘙癢,皮損浸潤肥厚、粗糙,干燥脫屑,色素沉著或呈苔蘚樣改變。治宜養(yǎng)血祛風滲濕。

(一)

處方:當歸6克,玉竹10克。

用法:煎湯,每日劑,連服10~15劑。

(二)

處方:桑椹15克,百合15克,大棗5枚。

用法:煎湯,每日劑。

(三)

處方:當歸6克,生地12克,黑芝麻9克,貫眾9克,云苓皮9克,赤白芍各9克。

用法:水煎服,每日劑。

(四)

處方:當歸6克,赤白芍各6克,生地6克,白蒺藜6克,白鮮皮6克,蟬退3克。

用法:水煎服,每日劑。

(五)

處方:海桐皮、五加皮、白鮮皮、地骨皮、川槿皮各15克。

用法:上藥煎水外洗。

(六)

處方:杏仁、核桃仁各30克,雄黃、硫黃各20克,藤黃5克。

用法:上藥共研為細末,香油調(diào)勻成糊狀,搽患處,每日~3次。


說兩句吧

網(wǎng)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