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疾病療養(yǎng)頻道 > 兒科疾病 > 正文

小兒厭食的生理病理及病因病機演變的特點

來源:嶺南中藥網發(fā)布時間:2018/6/7
導讀:(1)生理病理基礎。小兒“稚陰稚陽”,五臟均無例外。,VJL生長發(fā)育過程,是“陰氣長而陽氣充”,提示陽不充自有陰之虧,陰不足也表現陽氣損,可見小兒每多陰虧為本,陽損為標,“小兒脾常不足”常常首先不足于陰,其次不足于陽。小兒厭食是小兒生理性脾常不足在病理方面的突出…

1)生理病理基礎。


小兒“稚陰稚陽”,五臟均無例外。小兒生長發(fā)育過程,是“陰氣長而陽氣充”,提示陽不充自有陰之虧,陰不足也表現陽氣損,可見小兒每多陰虧為本,陽損為標,“小兒脾常不足”常常首先不足于陰,其次不足于陽。小兒厭食是小兒生理性脾常不足在病理方面的突出表現,脾陰不足在小兒厭食因此尤為多見。


2)病因病機演變。


小兒厭食脾陰不足有所增多的機理何在:


①食品結構的改變:在現代社會,不少家長的育兒保健知識相對落后于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。許多人出于溺愛和無知,片面追求高蛋白、高熱量、高營養(yǎng)。這些固為小兒所需,但若配合不當,不僅難被吸收,而且化熱化燥,灼傷脾陰,導致脾失濡運,生化乏源。有人對食品結構改變程度不同地區(qū)的調查顯示: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,與脾陰不足小兒厭食的上升幾乎成正比,因此,厭食表現以城市兒童為多。


②社會因素的影響:這些年來,我國獨生子女在人口中的比例扶搖直上,他們在衛(wèi)生、照顧等方面條件相對優(yōu)越,罹患傳染病、地方病者為數較少。但是,由于“籠中鳥”式的生活和鍛煉相對缺乏,以及不具備與小伙伴一道進食這種促進食欲的心理條件,產生消化分泌功能不足者,顯著多于非獨生子女。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鮑漢諾曾調查獨生子女356名,其中食欲不振、消化分泌功能不良、體重不足者194人,占被調查數的54.5%。德國小兒臨床醫(yī)學家榮格系統計獨生子女264名,其中厭食兼具肌肉不發(fā)達、身體消瘦、體重過輕、大便秘結等癥的77名,占厭食患兒的55.55%。根據盂氏關于“消化分泌功能不足多偏脾胃陰虛”的觀察結果,以及前述脾陰不足概念,上述癥候均可歸屬中醫(yī)“脾陰不足”范疇。


③自然環(huán)境的污染:隨著現代科學、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和一些人為的破壞,農作物上化學藥品的濫用,大自然中化學成分不斷改變,生態(tài)平衡有所失調,共同造對人體的危害,包括戕傷脾臟濡運功能,影響脾臟燥濕之平衡,其偏于濕者損傷脾氣,偏于燥者則暗耗脾陰。


④辯證思路的乏新。近年來,小兒厭食雖日引注目,但深入的探討尚屬不足;又因補氣健脾或多或少見效,人們常常樂于沿習古治,很難循“有效”途徑去尋覓難愈的根源。正如魏玉璜所指出:“熱補藥謂之劫劑,初劫之而愈,后反至重,世不知此,古今受其害者可勝數哉!”


基于上述,小兒厭食脾陰不足,現代有所增加。充分認識小兒厭食多脾不足,創(chuàng)擬更切本證的治法方藥,是當今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相關文章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