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疾病療養(yǎng)頻道 > 不孕不育 > 正文

盆腔炎性不孕:新橘核湯

來源:嶺南中藥網發(fā)布時間:2016/9/29
導讀:【適應證】慢性盆腔炎(氣滯血瘀、濕熱內阻)。癥見:①氣滯血瘀型:下腹部及少腹兩側痛如針刺,甚或有包塊,腰骶部疼痛,舌質黯或有瘀點,苔薄白,脈沉細。②濕熱內阻型:少腹一側或兩側隱痛或刺痛拒按,或下墜脹痛,帶下量增多,常在勞累、性交后及月經前后加劇,苔黃膩,脈弦…

以下食療推薦:


新橘核湯

【材料】橘核10g,荔枝核10g,丹參15g,赤芍12g,天仙藤8g,香附9g,元胡9g,川楝子9g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天2次,日1劑,15天為1個療程,治療2個療程統(tǒng)計療效。

【功效】活血化瘀,理氣止痛,清熱利濕。

【適應證】慢性盆腔炎(氣滯血瘀、濕熱內阻)。癥見:①氣滯血瘀型:下腹部及少腹兩側痛如針刺,甚或有包塊,腰骶部疼痛,舌質黯或有瘀點,苔薄白,脈沉細。②濕熱內阻型:少腹一側或兩側隱痛或刺痛拒按,或下墜脹痛,帶下量增多,常在勞累、性交后及月經前后加劇,苔黃膩,脈弦數(shù)或滑數(shù)。婦科檢查:子宮常呈后傾后屈位,活動受限或固定,單側或雙側附件區(qū)有不同程度壓痛或增厚,或附件區(qū)觸及包塊,宮骶韌帶常增粗、變硬、有觸痛。

【臨證加減】濕熱內阻加紅藤、敗醬草、薏苡仁、黃柏;附件區(qū)觸及包塊加三棱、莪術;經行伴有血塊加桃仁、紅花;腹痛甚加乳香、沒藥、紅藤、三七。

【療效】治療62例,治愈(自覺癥狀消失,婦科檢查體征消失或B超提示附件包塊消失)22例,顯效(自覺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,婦科檢查時雙附件增厚,壓痛明顯減輕或B超探查附件包塊明顯縮小)28例,有效(癥狀減輕,局部體征減輕)10例,無效(癥狀、體征無明顯變化)2例,總有效率96.6%。

【來源】包凡華.新橘核湯加味治療慢性盆腔炎62例.甘肅中醫(yī)學院學報,2006,(3)31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相關文章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