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麻蕡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麻蕡為??浦参锎舐镃annabis sativa L.的雌花序及幼嫩果序。夏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產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中南等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麻蕡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

  • 別 名枲實、麻勃、麻藍

  • 所屬功效類 安神藥

  • ???/p>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產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中南等地。

來源

本品為??浦参锎舐?em>Cannabis sativa L.的雌花序及幼嫩果序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分布產地

產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中南等地。

入藥部位

其他

采收加工

夏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性味歸經

味辛,性平,有毒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功效

祛風鎮(zhèn)痛,定驚安神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主治

主治痛風,痹證,癲狂,失眠,咳喘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0.3-0.6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用藥禁忌

體虛及孕婦禁服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相關論述

1.《本經》:“辛,平。”
2.《吳普本草》:“岐伯:有毒。雷公:甘。”
3.《醫(yī)林纂要·藥性》:“甘,平,滑,微辛?!?/span>
4.《廣西中藥志》:“味辛,性溫,有毒?!?/span>
5.《本經》:“主五勞七傷,利五臟,下雪寒氣。久服,通神明,輕身。”
6.《別錄》:“破積,止痹,散膿?!?/span>
7.《醫(yī)林篡要·藥性》:“和胃,潤命門,祛風,利大腸,破瘀,通乳,下胎?!?/span>
8.《本經》:“多食令見鬼狂走。”
9.《吳普本草》:“畏牡蠣、白薇?!?/span>
10.《本草經集注》:“惡茯苓?!?/span>

原標題:麻蕡
詞條標簽:大麻,麻蕡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