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川芎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川芎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.的干燥根莖。夏季當莖上的節(jié)盤顯著突出,并略帶紫色時采挖。除去泥沙,曬后烘干,再去須根。主產于四川,產量大,品質優(yōu)。

  • 中藥名稱川芎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CHUANXIONG RHIZOMA

  • 別 名山鞠窮、芎藭、香果

  • 所屬功效類 活血化瘀藥

  • 傘形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主產于四川,產量大,品質優(yōu)。

來源

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.的干燥根莖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分布產地

主產于四川,產量大,品質優(yōu)。

入藥部位

根及根莖

采收加工

夏季當莖上的節(jié)盤顯著突出,并略帶紫色時采挖。除去泥沙,曬后烘干,再去須根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為不規(guī)則結節(jié)狀拳形團塊,直徑2-7cm。表面黃褐色,粗糙皺縮,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(jié),頂端有凹陷的類圓形莖痕,下側及輪節(jié)上有多數小瘤狀根痕。質堅實,不易折斷,斷面黃白色或灰黃色,散有黃棕色的油室,形成層呈波狀環(huán)紋。氣濃香,味苦、辛。稍有麻舌感,微回甜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性味歸經

辛,溫。歸肝、膽、心包經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功效

活血行氣,祛風止痛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胸痹心痛,胸脅刺痛,跌撲腫痛,月經不調,經閉痛經,癥瘕腹痛,頭痛,風濕痹痛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用法用量

3-10g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用藥禁忌

陰虛火旺,月經過多及出血性疾病慎服。(《中藥大辭典》)

貯藏保存

置陰涼干燥處,防蛀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鑒別

顯微鑒別:
本品橫切面:木栓層為10余列細胞。皮層狹窄,散有根跡維管束,其形成層明顯。韌皮部寬廣,形成層環(huán)波狀或不規(guī)則多角形。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,大多單列或排成“V”形,偶有木纖維束。髄部較大。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油室,類圓形、橢圓形或形狀不規(guī)則,淡黃棕色,靠近形成層的油室小,向外漸大;薄壁細胞中富含淀粉粒,有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晶體,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。
粉末淡黃棕色或灰棕色。淀粉粒較多,單粒橢圓形、長圓形、類圓形、卵圓形或腎形,直徑5-16μm,長約21μm,臍點點狀、長縫狀或人字狀;偶見復粒,由2-4分粒組成。草酸鈣晶體存在于薄壁細胞中,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,直徑10-25μm。木栓細胞深黃棕色,表面觀呈多角形,微波狀彎曲。油室多已破碎,偶可見油室碎片,分泌細胞壁薄,含有較多的油滴。導管主為螺紋導管,亦有網紋導管及梯紋導管,直徑14-50μm。
理化鑒別:
1.取本品粉末1g,加石油醚(30-60℃)5ml,放置10小時,時時振搖,靜置,取上清液1ml,揮干后,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,再加2%3,5-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-3滴與甲醇飽和的氫氧化鉀溶液2滴,顯紅紫色。
2.取本品粉末1g,加乙醚20ml,加熱回流1小時,濾過,濾液揮干,殘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川芎對照藥材1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再取歐當歸內酯A對照品,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.1mg的溶液(置棕色量瓶中)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,以正己烷—乙酸乙酯(3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燈(254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中藥配伍

①治諸風上攻,頭目昏重,偏正頭痛,鼻塞聲重,傷風壯熱,肢體煩疼,肌肉蠕動,膈熱痰盛,婦人血風攻疰,太陽穴疼,及感風氣:薄荷葉(不見火)八兩,川芎、荊芥(去梗)各四兩,香附孑(炒)八兩(別本作細辛去蘆一兩),防風(去蘆)一兩半,白芷、羌活、甘草(爁)各二兩;上藥為細末,每服一錢,食后茶清調下,常服頭目清。(《局方》川芎茶調散)
②治偏頭疼:京芎細銼,酒浸服之。(《斗門方》)
③治首風旋暈,眩急,外合陽氣,風寒相搏,胃膈痰飲,偏正頭疼,身拘倦:川芎一斤,天麻四兩。上為末,煉蜜為丸,每兩作十丸。每服一丸,細嚼,茶酒下,食后。(《宣明論方》川芎丸)
④治風熱頭痛:川芎一錢,茶葉二錢。水一鐘,煎五分,食前熱服。(《簡便單方》)
⑤治妊娠腹中痛(胞阻):芎勞二兩,阿膠二兩,甘草二兩,艾葉三兩,當歸三兩,芍藥四兩,干地黃六兩。右七味以水五升,清酒三升合煮,取三升,去渣,納膠令消盡,溫服一升,日三服,不瘥,更作。(《金匱要略》膠艾湯)
⑥治婦人妊孕五七月,因事筑磕著胎,或子死腹中,惡露下,疼痛不止,口噤欲,用此藥探之,若不損則痛止,子母俱安,若胎損立便逐下:當歸六兩(洗,去,切,焙干,秤)、川芎四兩(洗)。上粗末,每服二錢,水一小盞,煎令泣泣干,酒一大盞,止一沸,去渣,溫服,口噤灌之,如人行五、七里再進,不過三服便生。(《本事方》佛手歌)
⑦治產后血暈:當歸一兩,川芎五錢,荊芥穗(炒黑)二錢。水煎服。(《奇方類編》)
⑧治產后心腹痛:川芎(洗,銼)、桂心(不見火,銼)、木香(銼,懷干)、當歸(去蘆須,洗,銼,焙)、桃仁(去皮、尖并雙仁,炒黃)各一兩。上為細末。每服一錢,熱酒調下,如不欲飲酒,即用水一盞,藥末二錢,煎至七分,帶熱服。(《衛(wèi)生家寶方》川芎散)
⑨治新產塊痛:當歸八錢,川芎三錢,桃仁十四粒(去皮,尖,研),黑姜五分,炙草五分.用黃酒、童便各半煎服。(《傅青主男女科》生化湯)
⑩治小兒腦熱,好閉目,太陽痛或目赤腫:川芎、薄荷、樸硝各二錢,為末,以少許吹鼻中。(《全幼心鑒》)

中藥炮制

除去雜質,分開大小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毒性

小鼠靜注川芎嗪的LD50為239mg/kg,每日給犬靜滴5mg/kg、10mg/kg,連續(xù)給藥4星期,丙氨酸氨基轉移酶、血中非蛋白氮、血象及凝血時間均波動在正常指數范圍內。實驗結束時,取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、腸系膜淋巴結、腎上腺等做病理檢查,均未見顯著改變。兔血體外試驗,20mg/ml川芎嗪未見溶血,給家兔靜滴100mg/kg亦未出現溶血現象。(《中藥大辭典》)

道地性

川藥

相關論述

1.《本經》:主中風入腦頭痛,寒痹,筋攣緩急,金創(chuàng),婦人血閉無子。
2.《別錄》:除腦中冷動,面上游風去來,目淚出,多涕唾,忽忽如醉,諸寒冷氣,心腹堅痛,中惡,卒急腫痛,脅風痛,溫中內寒。陶弘景:齒根出血者,含之多瘥。
3.《藥性論》:治腰腳軟弱,半身不遂,主胞衣不出,治腹內冷痛。
4.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一切風,一切氣,一切勞損,一切血,補五勞,壯筋骨,調眾脈,破癥結宿血,養(yǎng)新血,長肉,鼻洪,吐血及溺血,痔瘺,腦癰發(fā)背,瘰疬癭贅,瘡疥,及排膿消瘀血。
5.《醫(yī)學啟源》:補血,治血虛頭痛。王好古:搜肝氣,補肝血,潤肝燥,補風虛。《主治秘要》云,芎藭其用有四,少陽引經一也,諸頭痛二也,助清陽三也,濕氣在頭四也。張元素:芎藭上行頭目,下行血海,故清神四物湯所皆用也。李杲:頭痛須用川芎,如不愈,加各引經藥。太陽羌活,陽明白芷,少陽柴胡、太陰蒼尤,厥陰吳茱萸,少陰細辛。
6.《綱目》:燥濕,止瀉痢,行氣開郁。芎藭,血中氣藥也,肝苦急以辛補之,故血虛者宜之;辛以散之,故氣郁者宜之。
7.《左傳》言麥麴、鞠窮御濕,治河魚腹疾。予治濕瀉,每加二味,其應如響。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,乃陰虧氣郁,藥中加芎為佐,氣行血調,其病立止。
8.《藥對》:芎藭,得細辛療金瘡止痛,得牡蠣療頭風吐逆。
9.《本草圖經》:古方單用芎藭含嘴,以主口齒疾,近世或蜜和作指大丸,欲寢服之,治風疾殊佳。
10.《本草衍義》:芎藭,今人所用最多,頭面風不可闕也,然須以他藥佐之。
11.《丹溪心法》:蒼術、撫芎,總解諸郁,隨證加入諸藥,凡郁皆在中焦,以蒼術、撫芎開提其氣以升之。朱震亨:川芎味辛,但能升上而不能下守,血貴寧靜而不貴躁動,四物湯用之以暢血中之元氣,使血自生,非謂其能養(yǎng)血也。即癰疽諸瘡腫痛藥中多用之者,以其入心而散火邪耳。又開郁行氣,止脅痛、心腹堅痛、諸寒冷氣疝氣,亦以川芎辛溫,兼入手、足厥陰氣分,行氣血而邪自散也。
12.《本草正》:川芎,其性善散,又走肝經,氣中之血藥也。反藜蘆,畏硝石、滑石、黃連者,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。芍歸俱屬血藥,而芎之散動尤甚于歸,故能散風寒,治頭痛,破瘀蓄,通血脈,解結氣,逐疼痛,排膿消腫,逐血通經。同細辛煎服,治金瘡作痛;以其氣升,故兼理崩漏眩運,以其甘少,故散則有余,補則不足,惟風寒之頭痛,極宜用之。若三陽火壅于上而痛者,得升反甚,今人不明升降,而但知川芎治頭痛,謬亦甚矣。
13.《本草匯言》:芎藭,上行頭目,下調經水,中開郁結,血中氣藥。嘗為當歸所使,非第治血有功,而治氣亦神驗也。凡散寒濕、去風氣、明目疾、解頭風、除脅痛、養(yǎng)胎前、益產后,又癥瘕結聚、血閉不行、痛癢瘡瘍、癰疽寒熱、腳弱痿痹、腫痛卻步,并能治之。味辛性陽,氣善走竄而無陰凝粘滯之態(tài),雖入血分,又能去一切風、調一切氣。同蘇葉,可以散風寒于表分,同耆、術,可以溫中氣而通行肝脾,同歸、芍,可以生血脈而貫通營陰,若產科、眼科、瘡腫科,此為要藥。
14.《本草正義》:芎藭有紋如雀腦,質雖堅實,而性最疏通,味薄氣雄,功用專在氣分,上升頭頂,旁達肌膚,一往直前,走而不守??贾倬胺街杏密核?,唯《金匱》婦人篇獨多,其當歸芍藥散,則曰懷妊腹中痛;其當歸散,則曰妊娠宜常服;其白術散,則曰妊娠養(yǎng)胎,皆不論寒熱虛實,而渾渾然一方可以統(tǒng)治。仲景必不若是之顢頇,此當是傳寫有所脫佚。惟膠艾湯、溫經湯二方,歸芎并重,以阿膠厚膩有余,恐其遲滯,因以血中行氣者,為之疏通,庶幾守者走者,得互相調劑,古方之于芎藭,其用意自可想見。后人四物湯,雖本于膠艾,而僅取芎、歸、芍、地四者,謂為婦科調血主劑,終嫌籠統(tǒng)不切,古人必無此渾沌治法。近賢論四物,已謂守者太守,走者太走,其說甚是。戴九靈《丹溪傳》已謂血虛發(fā)熱,非芎、歸辛溫所宜。吳鞠通論產后即申丹溪之旨,皆有卓見。

傳說淵源

       唐朝初年,藥王孫思邈帶著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,披荊斬棘采集藥材。一天,師徒二人累了,便在混無頂的青松林內歇腳。忽見林中山洞邊一只大雌鶴,正帶著幾只小鶴嬉戲。藥王正看得出神,猛然聽見幾只小鶴驚叫,只見那只大雌鶴頭頸低垂,雙腳顫抖,不斷地哀鳴。藥王當即明白,這只雌鶴患了急病。
       第二天清晨,天剛亮,藥王師徒又到青松林。在離鶴巢不遠的地方,巢內病鶴的呻吟聲清晰可辨。又隔了一天,藥王師徒再次到青松林,但白鶴巢里已聽不到病鶴的呻吟了。抬頭仰望,幾只白鶴在空中翱翔,嘴里掉下一朵小白花,還有幾片葉子,很像紅蘿卜的葉子。藥王讓徒弟撿起來保存好。
       幾天過去了,雌鶴的身子竟已完全康復,率領小鶴們嬉戲如常了。藥王觀察到白鶴愛去混無頂峭壁的古洞,那兒長著一片綠茵,花、葉都與往日白鶴嘴里掉下來的一樣。藥王本能地聯(lián)想到,雌鶴的病愈與這種藥有關。經過實驗,他發(fā)現這種植物有活血通經、祛風止痛的作用,便讓徒弟攜此藥下山,用它去為病人對癥治病,果然靈驗。藥王興奮地隨口吟道:“青城天下幽,川西第一洞。仙鶴過往處,良藥降蒼穹。這藥就叫川芎吧!”“川芎”由此而得名。

原標題:川芎
詞條標簽:川芎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毒性毒性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
  •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